人员

张旭东研究员:主要从事土壤CN微生物转化循环过程、机制和调控研究,在吉林省梨树县建立了保护性耕作研发基地;对土壤有机质分子组分的循环转化研究;将同位素示踪技术和土壤功能组分动态研究相结合,建立测定土壤氨基糖和氨基酸转化与更新的GC-MSHPLC-MS方法。


何红波研究员:主要从事土壤碳氮循环转化的生物化学过程研究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碳氮转化生物化学过程及调控;农田土壤养分循环特征与高效管理应用氨基糖和氨基酸同位素比例的变化来评价土壤有机碳转化过程中微生物的贡献。


梁超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土壤营养元素转化循环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和功能及其对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的响应,在微观层面上通过对微生物响应的认识来揭示土壤碳氮营养元素循环的微生物转化过程及其调控土壤碳氮营养元素循环过程的机理研究,进而在宏观上为保持或优化养分的高效利用及维持土壤生态系统功能和可持续性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指导。


梁文举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生物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机制,环境变化(氮沉降,降水变化及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等)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陈利军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营养元素转化的过程特征及其土壤酶学调节如外源植酸酶在土壤固液相的活性分配及其有机磷水解特性;新型高效肥料基础研究如氮磷肥缓释、促释技术研究;转基因作物的土壤生态环境风险评价;土壤水养源汇容量和缓冲能力拓展机理与扩增途径。


陈欣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业生态、土壤-作物系统中主要营养元素生态过程研究;农村固体废弃物与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及示范及农业区非点源污染控制与水质改善关键技术与示范研究。


李琪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因子变化对土壤线虫群落及土壤微食物网的影响;东北地区主要耕作模式影响作物主要有害生物发生的机制; 农田系统养分亏缺、平衡和盈余状态下土壤生物的响应机制与判定分析;线虫对铜锌污染土壤生物指示作用的研究。


张晓珂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农田生态系统秸秆还田对氮在土壤微食物网内转化的影响机制 ;土壤线虫对农田土壤长期施肥响应的研究;科尔沁沙地沙丘土壤线虫时空分布格局研究及人工林下生物土壤结皮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解宏图研究员:主要从事保护性农业、气候智慧型农业背景下土壤地力提升及肥料减量的机理,微生物驱动的土壤有机质转化过程及动态研究;玉米秸秆全覆盖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结构组成及外源输入有机碳的去向;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有机质转化过程的影响及对土壤有机质库的贡献研究。


鲁彩艳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业生态系统中CNP养分循环过程研究如免耕秸秆覆盖对东北黑土区土壤氮素转化更新和去向的影响,典型黑土春玉米田氮磷淋溶的阻控机制研究。实施肥料减施替代技术集成与示范。


王朋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植物根际的种间化学关系;根系属性与生态系统过程;根际生态过程对全球气候改变的响应机制,重点关注土壤有机质降解的根际效应、根系碳输入介导的土壤微生物周转以及碳氮耦合循环过程,菌根真菌外延菌丝的周转研究。


郑立臣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土壤有机碳,氮的转化研究。


张威副研究员:土壤微生物过程与调控;全球变化条件下土壤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鲍雪莲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土壤微生物生态学和线虫生态学研究,特别是在土壤生物群落结构和生态功能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海南岛热带特色农业区生态地质调查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测定。


张玉兰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炭特性及其对东北黑土肥料减施效果的影响研究;生物炭的增汇作用及其对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典型黑土磷素生物有效性的酶学调节;稳定性肥料的环境效应研究。


陈振华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转基因作物的土壤生态环境风险评价,土壤P组分特征及其活化调节。